齐天乐·蟋蟀

姜夔[宋代]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bĭng chén suì,yŭ zhāng gōng fù huì yĭn zhāng dá kĕ zhī táng。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wén wū bì jiān xī shuài yŏu shēng,gōng fù yuē [yŭ,yú] tóng fù,yĭ shòu gē zhĕ。

功父先成,辞甚美。gōng fù xiān chéng,cí shèn mĕi。

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yŭ,yú] péi huí mò lì huā jiān,yăng jiàn qiū yuè,dùn qĭ yōu sī,xún yì dé cĭ。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xī shuài,zhōng dōu hū wèi cù zhī,shàn dòu。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hăo shì zhĕ huò yĭ sān èr shí wàn qián zhì yī méi,lòu xiàng chĭ wèi lóu guān yĭ zhù zhī。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yŭ láng xiān zì yín chóu fù,qī qī gèng wén sī y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lù shī tóng [pū,pù],tái qīn shí jĭng,dōu shì céng tīng yī chù。

哀音似诉。āi yīn sì sù。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zhèng sī fù wú mián,qĭ xún jī zhù。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qū qū píng shān,yè liáng dú zì shèn qíng xù?

西窗又吹暗雨。xī chuāng yòu chuī àn yŭ。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wèi shuí pín duàn xù,xiāng hé zhēn chŭ?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hòu guăn yíng qiū,lí gōng diào yuè,bié yŏu shāng xīn wú shù。

豳诗漫与。bīn shī màn yŭ。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xiào lí luò hū dēng,shì jiān ér nǚ。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xiĕ rù qín sī,yī shēng shēng gèng kŭ。

译文

庾信早年曾吟诵《愁赋》之类的名篇,

如今,悄悄的私语声又传来耳畔。

夜露浸湿黄铜闪闪的门环,

苍苔盖满石块雕砌的井栏--

到处都可以听到你的歌唱,

仿佛在倾诉人间的悲愁哀怨。

闺中少妇思念丈夫长夜无眠,

起身寻找机梭为他织就御寒的农衫,

伴着她的只有屏风上曲折的山峦,

夜凉如水,又怎样度过这深秋的夜晚?

听,细南又在散打西厅的窗棂,

伴着捣衣的砧杵,你的声音似断实连。

在客居的宾馆迎来深秋的长夜,

在出巡的高官凭吊故国的月圆。

还有其他无数类似的伤心惨事,

象《豳风·七月》,都可即席成篇。

可笑的是竹篱外传来灯笼笑语--

少年男女在捉拿蟋蟀,兴趣盎然。

呵,假如把这所有的音响尽皆谱入琴曲,

那一声声,不知能演奏出多少人间的哀怨!

注释

丙辰岁: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张功父:张镃,字功父。南宋将领张俊之孙,有《南湖集》。张达可:不详。

裴回:即徘徊。

中都:此指汴京(今河南开封)。促织:古称蟋蟀为促织。

庚郎:北朝诗人庚信,曾作《愁赋》。

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

候馆:迎客的馆舍。

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

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漫与:即景写诗,率然而成。

写入琴丝:谱成乐曲,入琴弹奏。

下一篇:霜天晓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

齐天乐·蟋蟀译文

【译文】

庾信早年曾吟诵《愁赋》之类的名篇,

如今,悄悄的私语声又传来耳畔。

夜露浸湿黄铜闪闪的门环,

苍苔盖满石块雕砌的井栏--

到处都可以听到你的歌唱,

仿佛在倾诉人间的悲愁哀怨。

闺中少妇思念丈夫长夜无眠,

起身寻找机梭为他织就御寒的农衫,

伴着她的只有屏风上曲折的山峦,

夜凉如水,又怎样度过这深秋的夜晚?

听,细南又在散打西厅的窗棂,

伴着捣衣的砧杵,你的声音似断实连。

在客居的宾馆迎来深秋的长夜,

在出巡的高官凭吊故国的月圆。

还有其他无数类似的伤心惨事,

象《豳风·七月》,都可即席成篇。

可笑的是竹篱外传来灯笼笑语--

少年男女在捉拿蟋蟀,兴趣盎然。

呵,假如把这所有的音响尽皆谱入琴曲,

那一声声,不知能演奏出多少人间的哀怨!

齐天乐·蟋蟀注释

【注释】

丙辰岁: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张功父:张镃,字功父。南宋将领张俊之孙,有《南湖集》。张达可:不详。

裴回:即徘徊。

中都:此指汴京(今河南开封)。促织:古称蟋蟀为促织。

庚郎:北朝诗人庚信,曾作《愁赋》。

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

候馆:迎客的馆舍。

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

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漫与:即景写诗,率然而成。

写入琴丝:谱成乐曲,入琴弹奏。

齐天乐·蟋蟀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以歌咏蟋蟀而著名的词篇。词中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诗人、思妇、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儿童等等,巧妙地组织到这一字数有限的篇幅中来,层次鲜明地展示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仅有自伤身世的喟叹,而且还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灭亡与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心于暂时安乐的可悲观实。“离宫吊月”等句所寄寓的家国兴亡之叹是比较明显的。

  词的写法很有特色。概括说来,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富有音乐性,二是富有层次性和节奏感。所谓富有音乐性,就是说,读者在读过这首词以后,除了通过文字进入词的意境以外,同时,又象是听了一首美妙的乐曲一般,获得了音乐上的美感享受。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就是从蟋蟀的哀鸣声中获得灵感,并且从音乐这一角度展开联想,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织机声、捣衣的砧杵声、被囚者的悲叹声、儿女们的欢笑声以及哀苦的琴声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在这首短小的词里,几乎可以使读者听到或联想到夜里所能听到的一切声响。当然,词中出现的种种音响,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或机械的再现,而是作者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得到的感受,即感情反映,通过诗歌这一形式而创造出的一种音乐形象。从音响和音乐这一角度来进行艺术构思,这一指导思想在小序中说得比较清楚:“闻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功父先成,辞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由于夜间只闻蟋蟀之声而不见其身形,从“声”这一角度构思不仅是自然的,而且也是新颖的。还有,词的最后两句写道:“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所谓“写入琴丝”,也就是把词中所写到的各种音响形象全都谱成乐曲,由琴弦弹奏出来。这说明,词中所写到的一切声响,都已经过作者的提炼和艺术加工。姜夔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于谱曲,至今还保留他十七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板眼符号,所以虽然有人经过努力已经译成简谱,却仍不能恢复宋时歌唱的真相。但是,我们却从这首词里听到了他用文字捕捉到的种种音响,以及用文字谱写成的优美旋律。这首《齐天乐》,实际上就是一曲由单一形象的变奏曲发展成为当时社会总悲吟的交响乐。

  所谓富有层次性(或节奏感),就是说,这首词从音乐这一特性来讲,作为发展音乐主题的全曲结构是层次清楚而又谨严的。借用音乐术语来说,这首词是一个变奏曲的结构,除引子。(或称呈示部)和尾声(或称尾曲)以外,中间共有四段变奏,这四段变奏,还可分为变化部(前两段)和再现部(后两段)。下面,我们就按这一结构层次逐一进行简单的分析。这首词的引子实际只有两句:“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前一句写的是诗人的吟诵声,意即通过诗词来表现人间的愁苦。后一句写的是蛩音,即蟋蟀的哀鸣。吟赋,已愁苦难堪,更何况又加之以凄厉的蛩音?从“先自”到“更闻”是感情的层进,是人蛩杂写,二者相互烘托、融合,奠定全词的基调,构成全词的主题。从“露湿铜铺”到“都是曾听伊处”是第一乐句(或第一段),是蛩者的变奏。在吊有铜环的门边,在布满苍苔的井口,总之到处都是一片蟋蟀的鸣声。从“正思妇无眠”到“甚情绪”是第二乐句,是人声的变奏。写的是孤栖独处的思妇,听到蟋蟀的哀曲,想起远征在外的丈夫,赶快起身寻找织布的机梭,以便为丈夫织一身御寒的衣服。“曲曲屏山”二句暗写“壁间蟋蟀有声”,并与思妇的“独自夜凉”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实际上把人声与蛩声这两个不同的乐思交织在一起,汇合成人声、机声、蛩声三者难以区别的和弦,使乐曲出现了阶段性的高潮,并以“甚情绪”这样抒情性旋律作短暂的休止,使主题得以初步发展,变化部到此完成。过片,从“西窗又吹晴雨”到“相和砧杵”是第三乐句,作人声与整音汇合的变奏。写的是在人声、机杼声、蛩声之外,突然又增添了风声、雨声、砧杵声。在这一系列声响的间歇,可以听到断续的蟋蟀声,似乎是在为那特别响亮的捣衣的砧杵声作伴奏。从张炎开始,历代词人都同声赞赏这换头一句“曲之意不断”,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作慢词最是过变不要断了曲意”。从乐曲这一个角度讲,当然也应如此。音乐的主题不仅于此应再度出现,并且还要有所变更。人的哀叹与蟋蟀的悲鸣,到此形成强烈对比与互相排斥,同时还要为矛盾的解决做好准备。从“候馆迎秋”到“别有伤心无数”是第四乐句,是人世愁苦哀叹声的大变奏,写的是客馆离人的长吁,被幽囚的皇帝的悲叹,把乐曲推到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的思想高度,形成全曲的高潮,结束了再现部。“豳诗漫与”到终篇是尾曲,在完美结束之前,乐曲又出现了新的不安与不协;“世间儿女”捉蟋蟀的灯笼之光与欢乐之声,同“离宫吊月”的悲叹形成“对抗力量”,形成极强的对照。就思想讲,这几句构成了对南宋苟且偷安,不图进取,而只顾寻欢逐乐这一可悲观实的批判。这种批判,从侧面衬托并深化了主题。

  下面,紧接着是旋律的直线下降:“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这一旋律,是在情绪高度激发之后,形成情绪的转折,它通过抒情性很强的琴声,弹出了词人难以抑止的悲愤,终于以深沉悲苦的音调,结束全篇。

齐天乐·蟋蟀背景

【背景】